睹微知着 dǔ wēi zhī zhuó
解释:微:细小;着:显着。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出处:《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睹影知竿 dǔ yǐng zhī gān
解释: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语法:睹影知竿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看待事物。...睹着知微 dǔ zhe zhī wēi
解释: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知其一未睹其二 zhī qí yī wèi dǔ qí èr
解释: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出处: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语法:知其一未睹其二作谓语、分句;指了解片面。近义词:知其一未知其二、知其一不达其二...覩着知微 dǔ zhe zhī wēi
解释: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探情以華,覩著知微。” 李善 注:“《越絶書》:‘ 子胥 曰: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已。’”...覩始知终 dǔ shǐ zhī zhōng
解释: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終。”...知恩报恩 zhī ēn bào ēn
解释: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亦作“知恩报德”,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语法:知恩报恩作谓语、宾语;指知恩图报。示例: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英语:concious of a kindness and acknowledging a duty to repay it近义词:知恩图报、知恩报德反义词: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知恩必报 zhī ēn bì bào
解释: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语法:知恩必报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遐迩知名 xiá ěr zhī míng
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时福为中丞所宠异,故遐迩皆知其名。”语法:遐迩知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声很大。英语:enjoy widespread renown近义词:遐迩闻名反义词:默默无闻...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jiàn kě ér jìn,zhī nán ér tuì
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出处: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语法: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言者弗知 yán zhě fú zhī
解释:见“言者不知”。出处:《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语法:言者弗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言者不知...富在知足 fù zài zhī zú
解释: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出处: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语法:富在知足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解释: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语法:妇孺皆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简单明了的事物。示例:可是提起他(贺龙)的名字,湘鄂本的人民差不多是妇孺皆知。(《星火燎原 湘西再起》)英语:Even women and children all know it.其他:<法>connu de tous,même des femmes et des enfants近义词: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路人皆知反义词:鲜为人知...知过能改 zhī guò néng gǎi
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出处:《论语 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语法:知过能改作谓语、定语;指人谦虚。示例:然一诗之感动于人,而冢宰亦知过能改,皆可以示后,故录之。明 黄溥《闲中古录》近义词:知过必改反义词:死不悔改...不知悔改 bù zhī huǐ gǎi
解释:不知:不知道;悔改:悔过,改正.示例:你们同样犯了错,都不知悔改,还在那裡五十步笑百步!近义词:屡教不改、执迷不悟、死不悔改、累教不改反义词:悬崖勒马、浪子回头、知错能改、迷途知返...知遇之感 zhī yù zhī gǎn
解释: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感:感激。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语法:知遇之感作主语、宾语;指对发现人才的人的感激。近义词:知遇之恩反义词:刻骨仇恨...不知甘苦 bù zhī gān kǔ
解释: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出处: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语法:不知甘苦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不知苦与甜。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少年正待开口,却被老头子抢着说了一遍,无非是怪少年不知甘苦,不会弄钱的一派话。”英语:be ignorant of the sweets and bitters of life近义词:麻木不仁反义词:饱经风霜...告往知来 gào wǎng zhī lái
解释: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出处:《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语法:告往知来作谓语、定语;指据此知彼。示例:与赐、商言诗,切磋绘事,告往知来。(清 魏源《诗比兴笺序》)英语:Being told one point,one knows its proper consequence....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解释: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语法:格物致知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示例: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英语:study natural phenomena in order to acquire knowledge近义词:致知格物...致知格物 zhì zhī gé wù
解释: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出处: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语法:致知格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格物致知...众所共知 zhòng suǒ gòng zhī
解释: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语法:众所共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示例:子声望众所共知,我素识苗甚平善,何敢占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刘姓》近义词:众所周知...明知故问 míng zhī gù wèn
解释: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语法:明知故问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讽刺意味。示例:这是你份内的事,你怎么明知故问呢?英语:ask while knowing the answer日语:知っていながらわざと問(と)ってみる俄语:спрашивать об известных самому вещах其他:<德>Bescheid wissen,aber dennoch fragen近义词:多此一举反义词:不闻不问...观往知来 guān wǎng zhī lái
解释: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出处:《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语法:观往知来作谓语、宾语;指看过去就能预知未来。英语:study the past and foretell the future changes...迷不知归 mí bù zhī guī
解释:迷:分辨不清。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出处: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矛盾自相,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语法:迷不知归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知改过。英语:go astray not knowing how to return近义词:执迷不悟反义词:迷而知反...知希之贵 zhī xī zhī guì
解释:知道的人少,可见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人,因而是可贵的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17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语法:知希之贵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此知希之贵,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己也。”...饱汉不知饿汉饥 bǎo hàn bù zhī è hàn jī
解释: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语法:饱汉不知饿汉饥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指不能理解别人的处境。示例: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英语:well-fed do not understand the suffering of the starving日语:満腹のものは空腹のひもじさを知らない。〈喻〉同情心のないたとえ俄语:Сытый голóдного не разумéет近义词:饱人不知饿人饥反义词:知暖知热...茫无所知 máng wú suǒ zhī
解释:一点也不知道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语法:茫无所知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也到过上海,跟洋人打过交道,不是茫无所知。”英语:be in the dark近义词:一窍不通反义词:了如指掌...略知皮毛 lüè zhī pí máo
解释: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语法:略知皮毛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此事我们只略知皮毛,不能擅下结论。英语:smattering近义词:略知一二、略识之无反义词:无所不知...见微知萌 jiàn wēi zhī méng
解释: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语法:见微知萌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英语:from the first small beginnings one can see how things will develop近义词:见微知著...懵然无知 měng rán wú zhī
解释: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语法:懵然无知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知情。示例:王朔《许爷》:“一个懵然无知,只当他是嫖客,无耻纠缠。”英语:be completely ignorant of日语:ぼんやりしていて無知(むち)である近义词:懵懵懂懂...困知勉行 kùn zhī miǎn xíng
解释: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语法:困知勉行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示例: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近义词:困勉下学...达官知命 dá guān zhī mìng
解释: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出处:鲁迅《幻灭》十四:“达官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示例:达官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鲁迅《幻灭》十四)...知命之年 zhī mìng zhī nián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语法:知命之年偏正式;作宾语;指50岁。示例:唐·白行简《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谬托知己 miù tuō zhī jǐ
解释:谓假托为知心朋友。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语法:谬托知己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英语:claim somebody to be one's bosom friend who is actually not...知小谋大 zhī xiǎo móu dà
解释: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语法:知小谋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刘知畿《思慎赋》序:“每思才轻任重之诫,知小谋大之忧……庶几全父母之发肤,保先人之丘墓。”近义词:智小谋大、知小言大...知慕少艾 zhī mù shào ài
解释:少年人的美丽情感。...不知头脑 bù zhī tóu nǎo
解释:弄不清楚是怎幺回事。犹不知所措。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连自己身子立不勾,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正是不知一个头脑。”...你知我知 nǐ zhī wǒ zhī
解释: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此事你知我知,只买定了晴云、暖雪两个丫头,不许他多嘴,再有谁人漏泄?”语法:你知我知作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但此事只可你知我知,不宜泄漏。”英语:entre nous近义词:天知地知...不知端倪 bù zhī duān ní
解释:端倪:头绪。不知头绪。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语法:不知端倪作谓语;指不知头绪。...逆知所始 nì zhī suǒ shǐ
解释:逆:预先猜度。指事先掌握情况,判断对方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