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 chā kē dǎ hùn
解释: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语法:插科打诨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示例: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插科使砌 chā kē shǐ qì
解释: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语法:插科使砌作宾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撮科打哄 cuō kē dǎ hòng
解释: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出处:明 汤显祖《南柯记 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语法:撮科打哄作主语、谓语、宾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撮科打閧 cuō kē dǎ hòng
解释:犹言插科打诨。 ...发科打诨 fā kē dǎ hùn
解释: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出处:明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语法:发科打诨作谓语、宾语、定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横科暴敛 hèng kē bào liǎn
解释:同“横征暴赋”。出处:《元史·外夷传一·高丽》:“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本国横科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实难抚治。”语法:横科暴敛作谓语、宾语;指残酷剥削。示例:老百姓受不了横科暴敛,纷纷揭竿而起 ...科头赤足 kē tóu chì zú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出处: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语法:科头赤足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科头箕裾 kē tóu jī jū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语法:科头箕裾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科班出身 kē bān chū shēn
解释: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语法:科班出身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的人越来越多。反义词:半路出家、半伙出家 ...科头箕踞 kē tóu jī jù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出处:唐 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语法:科头箕踞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示例:曾朴《孽海花》第20回:“原来就是闻韵高,科头箕踞,两眼朝天,横在一张醉翁椅上,旁边靠着张花梨圆桌。” ...两道三科 liǎng dào sān kē
解释:说三道四,花言巧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语法:两道三科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捏怪排科 niē guài pái kē
解释:作怪、捣鬼、为难之意。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着那等干眼热滑张杓,任从那些打草惊蛇,尽教他捏怪排科斯间谍。” ...作奸犯科
解释: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律条。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语法:作奸犯科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科头袒体 kē tóu tǎn tǐ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语法:科头袒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照本宣科 zhào běn xuān kē
解释: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出处:元 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语法:照本宣科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英语:repeat what the books say日语:書(か)かれたとおりに読(よ)み上(あ)げる俄语:держáться мёртвой буквы其他:<德>einen Text mechanisch vorlesen<法>近义词: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反义词:断章取义、添油加醋、随机应变、标新立异...金科玉律 jīn kē yù lǜ
解释: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出处: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语法:金科玉律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们不能把这些看成永远适用的金科玉律,因为社会是发展的,总会有些改变。英语:laws and regulations日语:金科玉条(きんかぎょくじょう)俄语:непреложный закон其他:<德>goldene Regel<法>loi formelle,qui s'impose vigoureusement近义词:清规戒律、金口玉言、颠扑不破、不移至理、理所当然、至理名言、天经地义...科头裸身 kē tóu luǒ shēn
解释:谓光头露体。 明 王世懋 《二酉委谭》:“余性不耐冠帶,暑月尤甚……婦爲具湯沐,便科頭裸身赴之。”...金科玉臬 jīn kē yù niè
解释:同“金科玉律”。出处: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语法:金科玉臬作定语、宾语;指法律。英语:golden laws and precious rules近义词:金科玉律、金科玉条、玉律金科...开科取士 kāi kē qǔ shì
解释: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语法:开科取士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科举选拔人才。示例: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英语:select officials through imperial examinations...金科玉条 jīn kē yù tiáo
解释: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语法:金科玉条作谓语、宾语;指法律。示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真台谏之金科玉条也。”英语:laws and regulations近义词:金科玉律...科头徒跣 kē tóu tú xiǎn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同“科頭跣足”。...跣足科头 xiǎn zú kē tóu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出处:《史记 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语法:跣足科头作谓语、定语;指形象不整。示例:卢柟饮了数杯,又讨出大碗,一连吃上十数多碗,吃得性起,把巾服都脱去了,跣足科头,踞坐于椅上。(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英语:barefooted and bareheaded近义词:科头跣足、科头赤足...科头跣足 kē tóu xiǎn zú
解释:光着头赤着脚。出处:宋 田昼《筑长堤》:“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语法:科头跣足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示例: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田昼《筑长堤》)英语:without a hat and barefooted近义词:科头赤足...谑笑科诨 xuè xiào kē hùn
解释:谑笑:滑稽可笑;科诨:以动作、表情引人发笑。指情节滑稽逗人发笑的闹剧动作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语法:谑笑科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插科打诨...发策决科 fā cè jué kē
解释: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语法:发策决科作谓语、宾语;指应试取中。示例:金·董结元《西厢记》第六卷:“我当发策决科,策名仕版。”近义词:金榜题名反义词:名落孙山...玉律金科 yù lǜ jīn kē
解释: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出处:汉 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语法:玉律金科作主语、宾语、定语;同“金科玉律”。示例:老伯大人的议论,真是我们佐班中的玉律金科。(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近义词:金科玉律...发科打趣 fā kē dǎ qù
解释: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黄通理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语法:发科打趣作谓语、宾语、定语;泛指开玩笑逗乐。近义词:发科打诨...撒科打诨 sā kē dǎ hùn
解释: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随你自去的打斛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诨、乱作胡为。”语法:撒科打诨作谓语、宾语;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5回:“热热闹闹采莲船,撒科打诨。”英语:introduce comic remarks in dialogue近义词:插科打诨、打诨插科...与受同科 yǔ shòu tóng kē
解释: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语法:与受同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凡赃私的银,是与受同科的,他怎敢闹出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盈科后进 yíng kē hòu jìn
解释: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出处:《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语法:盈科后进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与工作。...打诨插科 dǎ hùn chā kē
打诨插科解释:见“撒科打诨”。打诨插科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打诨插科语法:打诨插科作谓语、宾语;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打诨插科示例:在聊天室里形形色色的人打诨插科地聊着网话。打诨插科英语:funny acting and saying of a player打诨插科近义词:插科打诨、撒科打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