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āi

ér

shāng

哀而不伤

成语意思

    •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语法:

      哀而不伤复杂式;作主语,分句;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的地方。

    • 示例:

      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 英语:

      mourful but not distressing

    • 近义词:

      哀感顽艳、乐而不淫、无伤大雅

    • 反义词:

      亡国之音

出处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成语故事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通常被理解为描述一个青年男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与倾慕。然而,在儒家的传统解释中,孔子及其门徒倾向于将其视为周文王与后妃之间情感历程的寓言。据此,孔子认为,在尚未迎娶后妃之时,周文王因对后妃的思慕之情而夜不能寐,表现出深深的期待与渴望;而当后妃成为他的伴侣后,文王则以琴瑟钟鼓之乐来庆祝,展现了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孔子认为,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周文王作为君子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了“淑女配君子”的理想婚姻观念。在未得后妃之前,文王虽有哀愁,却并未沉溺其中,保持了情感的克制与理智;及至成婚,文王虽满心欢喜,却也未失分寸,没有表现出任何放荡的行为。这正是孔子所推崇的“中庸之道”在情感生活中的体现——既不过度压抑,也不过分放纵,恰到好处地表达与调控自己的情感。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āi
    (1)(形)悲伤;悲痛(2)(动)悼念:~悼|默~。(3)(动)怜悯:~怜。
  • 读音: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shāng
    (1)(动)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害:内~|虫~。(2)(动)伤害:出口~人|~感情。(3)(动)悲伤:忧~|哀~。(4)(动)因过度而感到厌烦(多指饮食):吃糖吃~了。(5)(动)妨碍:无~大体。

与哀而不伤相关的成语

与哀而不伤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