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dòng

chá

qiū

háo

洞察秋毫

成语意思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语法:

      洞察秋毫作谓语、定语;指看得清楚。

    • 示例:

      余华《契诃夫的等待》:“这就是她的爱情,明智的、洞察秋毫的和丰富宽广的爱情。”

    • 英语:

      be able to see the fine down of birds in autumn--can see the tiniest objects

    • 近义词:

      明察秋毫

出处

    (先皇帝)命公以本官充解县监催勘副使,明如夏日,洞察秋毫。

    -----唐·裴廷裕·《大唐故内枢密使…吴公墓志铭序》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向孟子求教:“像我这样的人,有没有可能统一天下呢?”孟子回应道:“当然是有可能的。我听闻新铸的钟刚刚完工时,人们打算宰杀牛来庆贺,您看到牛将被杀便心生怜悯,这是真的吗?”齐宣王予以承认:“确实是这样。”孟子说道:“假如有人向您汇报:‘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没办法举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鸟兽细微的毫毛末梢,却看不见满满一车的木柴。’那么大王您会相信他吗?”齐宣王回答:“我当然不会信。”孟子讲道:“正是这样啊!大王您能够对动物怀有慈悲之心,却不能对百姓仁慈,这究竟是为何呢?是因为大王您不愿意。所以说,大王您没能统一天下,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呀!” 成语“明察秋毫”便来源于此,也称作“洞察秋毫”,用来形容人的目光极其敏锐,观察力很强,能够洞察所有的细节。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chá
    (动)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
  • 读音:qiū
    (1)(名)秋季:深~|~风|~雨。(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5)(名)
  • 读音:háo
    (1)(名)细长而尖的毛:狼~笔|羊~笔。(2)(名)指毛笔:挥~。(3)(名)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二~。(4)(副)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不足怪|~无头绪。(5)(形)(某些计量单位的)

与洞察秋毫相关的成语

与洞察秋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