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hé

tūn

xiàng

巴蛇吞象

成语意思

    • 解释:

      巴蛇:传说中的大蛇。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 出处: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语法:

      巴蛇吞象作宾语、定语;指人贪心不足。

    • 英语:

      inordinately greedy

    • 近义词:

      一蛇吞象

    • 反义词:

      知足常乐

出处

    鲁鼠餐牛,巴蛇吞象,无端物态难穷。翻云覆雨,懒去问苍穹。

    -----明·李培·《满庭芳·省悟》词

成语故事

    在南海上岸的地方,流传着一种名为巴蛇的奇异生物的故事,它的身躯延绵八百尺,拥有吞噬整头大象的惊人力量。巴蛇在吞下大象,连骨头都不剩之后,需要三年的时间来消化,最终才会将骨头吐出,而这些骨头据说能够治愈腹内的疾病。屈原在《天问》中也有所提及:“巴蛇吞象,其巨无比。”以下是根据这个传说改编的故事:在密林深处,贫穷的猎人阿象偶然救了一条快要饿死的小蛇。阿象心怀慈悲,将小蛇带回家中,用心呵护。他在家中为小蛇搭建了温暖的栖息地,并寻找最合适的食物喂养它。在阿象的关爱下,小蛇日渐强壮,并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一次,阿象向小蛇倾诉自己的贫困,小蛇竟吐出了璀璨的珠宝,令阿象惊喜不已,意识到这条蛇可能是他命运转变的关键。阿象开始不断地向蛇索取财富,直至成为富翁。但是,阿象的贪婪无止境,他不断地索求更多。最终,当阿象再次提出无理的要求时,蛇目光中流露出一抹悲哀,随后张开巨口,将贪婪的阿象吞下。这个故事最终演变成了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用来形容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也作“一蛇吞象”或“巴蛇吞象”。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bā
    (1)(动)盼望:~望|眼~~。(2)(动)紧贴:~着墙。(3)(动)粘住:粥~锅了。(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6)(动)〈方〉张开:眨~。
  • 读音:shé,yí
    shéyí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1. 〔委(wěi )蛇〕
  • 读音:tūn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2)(动)并吞;吞没:侵~|鲸~。
  • 读音:xiàng
    (1)(名)哺乳动物;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2)(名)形状;样子:万~更新。(3)(动)仿效;摹拟:~形|~声。(4)(名)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他的面貌~他哥哥。(5)(副)好象:~要下雨了。

与巴蛇吞象相关的成语

与巴蛇吞象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