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一个鼻孔出气 yī gè bí kǒng chū qì
解释:比喻立场、观点和别人完全一致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以戈舂黍 yǐ gē chōng shǔ
解释: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出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语法:以戈舂黍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近义词:以指测河衣裳槅子 yī cháng gé zǐ
解释:即衣裳格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西壁又是一張獨睡牀,靠東墻南首一架衣裳槅子,北首一桌兩杌,靠南墻一張春凳。”参见“ 衣裳格子 ”。异曲同工 yì qǔ tóng gōng
解释: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语法:异曲同工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英语:play the same tune on different instruments日语:同工異曲(どうこういきょく)俄语:один и тот же результáт,достигнутый рáзными средствами其他:<德>verschiedene Melodiern spielen,aber die gleiche Wirkung erzielen<法>par des voies différentes,obtenir le même résultat aussi brillant近义词:不约而同、殊途同归、不谋而合反义词:大相径庭以宫笑角 yǐ gōng xiào jué
解释: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出处: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语法:以宫笑角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一片宫商 yī piàn gōng shāng
解释: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语法:一片宫商作宾语;指音乐。以毒攻毒 yǐ dú gōng dú
解释: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出处: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语法:以毒攻毒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以毒攻毒,反而证明了反对白话者自己的不识字,不通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从“别字”说开去》)英语:cure a poisoned patient with poison日语:毒(どく)をもって毒を制(せい)す俄语:применять яд в качестве противоядия其他:<法>poison contre poison近义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反义词:解衣推食、以沫相濡以守为攻 yǐ shǒu wéi gōng
解释: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出处: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语法:以守为攻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或处事。示例: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李天银《扼住敌人的咽喉》近义词:以退为进、掩人耳目、故作姿态、盘马弯弓反义词:以攻为守以夷攻夷 yǐ yí gōng yí
解释: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出处:《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语法:以夷攻夷作宾语、定语;指借助外界力量。示例: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清·魏源《〈海国图志〉序》近义词:以夷治夷、以夷伐夷、以夷制夷一笔勾销 yī bǐ gōu xiāo
解释:勾销:取消;抹掉。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出处: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语法:一笔勾销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帐务等。示例: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销,永不叙用。(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英语:cancel once for all日语:一切(いっさい)を帳消しにする俄语:уничтóжить одним рóсчерком<одним мáхом покончить>其他:<德>einen Schluβstrich unter etwas ziehen<法>passer l'éponge sur le passé一笔勾倒 yī bǐ gōu dǎo
解释: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一笔勾绝 yī bǐ gōu jué
解释: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笔勾断 yī bǐ gōu duàn
解释:同“一笔勾消”。出处: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语法:一笔勾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倘我人朝,曹公仁德,则一笔勾断;倘若不仁,就死于帝都。《三国志平话》卷下一字不苟 yī zì bù gǒu
解释: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语法:一字不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作文每一个字都要斟酌。示例:朱自清《公园》:“说到后来,嗓子沙了,还是一字不苟的喊下去。”近义词:字斟句酌一毫不苟 yī háo bù gǒu
解释:犹一丝不苟。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语法:一毫不苟作谓语、定语、状语;同“一丝不苟”。近义词:一丝不苟、小心谨慎反义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一介不苟 yī jiè bù gǒu
解释:见“一介不取”。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语法:一介不苟作谓语、定语;指为人清廉。近义词:一介不取一笔不苟 yī bǐ bù gǒu
解释: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出处: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语法:一笔不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认真。示例:茅盾《无题》:“我的创作态度多幺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近义词:一字千金、谨小慎微、郑重其事反义词:马虎了事、草率从事、粗心大意一丝不苟 yī sī bù gǒu
解释: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语法:一丝不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英语:not to be the least bit negligent日语:すこしもいい加減(かげん)にしない俄语:со всей тщательностью<не упускать ни одной мелочи>其他:<德>etwas sehr genau nehmen<法>mettre beaucoup de ponctualité et de minutie à exécuter une chose近义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不苟言笑、精益求精、尽心竭力、谨小慎微反义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心大意、敷衍了事遗老孤臣 yí lǎo gū chén
解释: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出处: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昔者改姓易代,兴亡倏忽,一二遗老孤臣,不忍见宗社之倾,君父之辱,犹或黄冠草履,歌哭空山,乱礁穷岛,相望饮泣。”语法:遗老孤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孤臣遗老依然故物 yī rán gù wù
解释:依然:仍旧;故:过去的。依旧是昔日的事物。出处: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休将看花泪眼,闻弦酸骨。对遗民、有如皎日。行万里、依然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