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依然故态 yī rán gù tài
解释:依然:依旧。 依旧是往日的面貌或情况。多指人的思想作风没有改变,一如既往。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诗话》:“且饬诸子以己为戒,然《和令狐绹相》云:‘鲜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则依然故态。”以瞽引瞽 yǐ gǔ yǐn gǔ
解释: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语法:以瞽引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迨至妖胡窃天国,以瞽引瞽害愈深。中国近台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醒世文》一塌刮子 yī tā guā zi
解释:总共加在一起。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咎案》:“他不是如同蒋介石那样,将战争责任一塌刮子推到共产党身上。”语法:一塌刮子作分句、状语;指一共。示例:我整个就一塌刮子都属于你的了近义词:一塌括仔一棺之土 yī guān zhī tǔ
解释:谓墓穴。以筦窥天 yǐ guǎn kuī tiān
解释:见“以管窥天”。一心同归 yī xīn tóng guī
解释:齐心趋向同一目的。出处:《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语法:一心同归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一心同功异路同归 yì lù tóng guī
解释: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出处:《文子 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语法:异路同归作谓语、定语;指同样达到目的。示例: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淮南子 本经训》近义词:异途同归、异曲同工、异涂同归反义词:大相径庭、截然不同、天差地别异途同归 yì tú tóng guī
解释: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语法:异途同归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太虚法师与弘一法师,异途同归,各成正果。”近义词: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不约而同、殊途同归反义词:大相径庭、截然不同、天差地别、天差地远、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一定之规 yī dìng zhī guī
解释: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出处: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语法:一定之规偏正式;作宾语;指一定的规律或规则。示例:浩然《艳阳天》第71章:“事情的发展反正是有一定之规的。”英语:fixed pattern其他:<法>formule habituelle反义词:奥妙无穷以规为瑱 yǐ guī wéi tiàn
解释: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出处:《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语法:以规为瑱作谓语、定语;指不听劝告。意夺神骇 yì duó shén hài
解释:人的意志消沉,精神受到严重创伤。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个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易子析骸 yì zǐ xī hái
解释: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出处: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语法:易子析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如或固守穷城,不识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二近义词:析骸易子一丸泥封函谷关 yī wán ní fēng hán gǔ guān
解释: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闭;关:关隘。用一个小泥丸就能把函谷关封闭。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语法:一丸泥封函谷关作定语;形容地势险要。近义词:丸泥封关遗珠之憾 yí zhū zhī hàn
解释:丢失了不该遗失的珍珠感到遗憾,喻指弃置未用的美好事物或贤德之才。示例:识才当如伯乐,假如缺乏眼光,难免有沧海遗珠之憾。一毫不取 yī háo bù qǔ
解释: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小的事物。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形容为人廉洁,不沾便宜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语法:一毫不取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倚人卢下 yǐ rén lú xià
解释:谓依靠别人生活。依样画葫芦 yī yàng huà hú lú
解释: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语法:依样画葫芦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单纯模仿。示例:侄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依样画葫芦,细细临写。(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英语:copy mechanically俄语:слепо подражать近义词:生搬硬套、依模画样、照猫画虎、如法泡制、独具匠心反义词: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倚人庐下 yǐ rén lú xià
解释:指依靠别人生活。出处:郭沫若《芭蕉花》:“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语法:倚人庐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寄人篱下倚庐之望 yǐ lú zhī wàng
解释: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出处: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语法:倚庐之望作宾语;多用于父母等。近义词:倚闾而望、倚闾之望、倚门倚闾衣禄食禄 yī lù shí lù
解释:指吃穿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