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sān

yuè

sān

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

拼音:sān yuè sān rì

注音:ㄙㄢ ㄩㄝˋ ㄙㄢ ㄖˋ

结构: (独体) (独体) (独体) (独体)

三月三日的意思

  • 词语解释:

    即上巳节。

  • 引证解释:

    ⒈ 即上巳节。 汉以前取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 三国魏以后改用三月三日,不用上巳。见《晋书·礼志下》。

    《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唐贾公彦疏:“一月有上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
    《艺文类聚》卷四引《夏仲御别传》:“仲御诣洛,到三月三日, 洛中公王以下,莫不方轨连軫,并至南浮桥边禊。”
    唐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 国语词典:

    阴历三月初三,即上巳。古人在这一天,有修褉的习俗,后演变为春游饮宴的节日。

  • 网络解释:

    三月三日

  • 三月三日是中国古代的上巳节(以在三月上旬的巳日而得名,魏以后改定为农历三月初三)。词作者是东晋庾阐,属于五言律诗。

字义分解

  • 读音: sān
    [ sān ]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读音: yuè
    [ yuè ]

    (1)(名)月球;月亮。

    (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3)(形)每月的:~刊|~产量。

    (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 读音: sān
    [ sān ]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读音: rì
    [ rì ]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