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字典>汉语词典>拼音查词>如如>

如如怎么读,意思,造句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如如

如如

拼音:rú rú

注音:ㄖㄨˊ ㄖㄨˊ

结构: (左右) (左右)

如如的意思

  • 词语解释:

    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唐慧能《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唐李邕《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2.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唐白居易《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宋苏轼《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唐贾岛《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西游记》第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4.恭顺儒雅貌。元刘致《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明陈所闻《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清恽敬《答方九江》:“前过九江,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5.络绎不绝。《尔雅·释天》“二月为如”清郝懿行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词词尾。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慧能《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唐李邕《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⒉ 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唐白居易《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
    宋苏轼《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⒊ 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唐贾岛《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
    《西游记》第九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⒋ 恭顺儒雅貌。

    元刘致《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明陈所闻《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
    清恽敬《答方九江》:“前过九江,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⒌ 络绎不绝。

    《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清郝懿行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⒍ 形容词词尾。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 网络解释:

    如如

  • 如如
  • 【释义】: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2.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3.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4.恭顺儒雅貌。 5.络绎不绝。 6.形容词词尾。

字义分解

  • 读音: rú
    [ rú ]
    [ rú ]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

  • 读音: rú
    [ rú ]
    [ rú ]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