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ūn

wáng

rǎng

尊王攘夷

成语意思

    • 解释: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 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 语法:

      尊王攘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论语·宪问》

成语故事

    自齐桓公掌权,在管仲辅佐下实施一系列内政、经济与军事改革,积攒起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军事力量。在此前提下,齐桓公推出“尊王攘夷”之策,以诸侯首领的身份,借周天子之名号令诸侯。其中,“尊王”即尊崇周王权威,维护周王朝宗法制度;“攘夷”则是抗击长城外的戎、狄以及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犯。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具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守护了中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延续贡献巨大。后来,该故事衍生出成语“尊王攘夷”。每当华夏民族建立的政权遭受异族侵略时,统治者便将其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抗敌的口号。换一种说法可以是:齐桓公在掌权后,依靠管仲进行全面改革,具备强大实力后提出“尊王攘夷”政策。“尊王”是对周王权威的敬重与周王朝宗法制度的维护;“攘夷”为抵御戎、狄和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这一政策让齐桓公霸业名正言顺,也保护了中原经济文化,为中华文明延续立功。此后,“尊王攘夷”成为华夏政权受异族侵略时,统治者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共同御敌的口号。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zūn
    (1)(名)地位或辈份高:~卑|~亲|~长。(2)(形)敬重:~敬|~师爱生。(3)(名)敬辞;旧时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府|~驾|~夫人|~姓大名。(4)量词:ɑ)用于神佛塑像:一~佛像。b)用
  • 读音:wáng,wàng
    wángwàng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
  • 读音:rǎng
    (1)(动〈书〉(2)排斥:~除|~外。(3)抢:~夺。(4)捋起(袖子):~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
  • 读音:yí
    1.平坦;平安:化险为~。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3.灭掉;杀尽:~灭。~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与尊王攘夷相关的成语

与尊王攘夷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