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灯尽油干 dēng jìn yóu gàn
解释:灯光尽灭,灯油耗干。比喻人的精力或财力都消耗一空。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初然发嗽,嗽久成哑,渐渐如灯尽油干一般,寂然隐了。”语法:灯尽油干作定语、状语;指彻底完毕。示例:周作人《死法》:“一是老熟,即俗云灯尽油干,大抵都是‘喜丧’。”登高能赋 dēng gāo néng fù
解释: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语法:登高能赋作谓语、定语;指作文。示例:《隋书·经籍志》:“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登高去梯 dēng gāo qù tī
解释: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出处:《孙子 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语法:登高去梯作宾语、定语;用于境遇。示例:盖如登高去梯,与之生死,投醪均味,忘其饥渴。唐 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登高一呼 dēng gāo yī hū
解释: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语法:登高一呼作谓语、宾语;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示例: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登界游方 dēng jiè yóu fāng
解释: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语法:登界游方作谓语、宾语;指周游世界。登山小鲁 dēng shān xiǎo lǔ
解释: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语法:登山小鲁连动式;作谓语;指登高望远。示例: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唐 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登台拜将 dēng tái bài jiàng
解释: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语法:登台拜将作谓语、定语;指任命官员。示例:诸义平《第29标首义纪实》:“依照古礼,举行登台拜将,授旗授印。”登坛拜将 dēng tán bài jiàng
解释: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出处:唐 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语法:登坛拜将连动式;作谓语;指任命将帅。示例: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等量齐观 děng liàng qí guān
解释: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语法:等量齐观联合式;作谓语;用于否定句。示例: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等量齐观。瞪目哆口 dèng mù duō kǒu
解释: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出处:清 无名氏《帝城花样 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语法:瞪目哆口作谓语、状语;指惊呆。示例: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翠凤气的瞪目哆口。”等闲人家 děng xián rén jiā
解释:普通家庭。《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沈將仕 看時,雖不怎的大擺設,却多精美雅潔,色色在行,不是等閒人家辦得出的。”灯红酒緑 dēng hóng jiǔ lǜ
解释:1.形容夜宴之盛。《恨海》第十回:“一時燈紅酒緑,管弦嘈雜,大衆猜拳行令起來。”《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陈设考究的餐厅里,乐声悠扬,舞影婆娑,灯红酒绿。”2.以形容奢糜华丽的生活。 徐迟 《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六章:“你对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很有兴趣吗?”登龙有术 dēng lóng yǒu shù
解释:登龙:登龙门;有术:有谋略,有飞黄腾达,致身显贵的谋术。即有一套钻营高升的本领。灯火阑珊 dēng huǒ lán shān
解释:1.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2.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至就寝才灭去灯火。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灯烛辉煌 dēng zhú huī huáng
解释:辉煌:光辉耀眼。形容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语法:灯烛辉煌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描写夜景。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叔宝一班别了公子,出打球场,上了蓝桥,只见街坊上灯烛辉煌。”登峰造极 dēng fēng zào jí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语法:登峰造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到达极高的境地。示例: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朱自清《经典常谈 文第十三》)登高必赋 dēng gāo bì fù
解释: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出处:《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语法:登高必赋作谓语、定语;指作文。示例:晋·王沈《魏书》:“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登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
解释: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语法:登高自卑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事情必须循序渐进。示例:《北齐书·魏收传》:“跬步无已,至于千里。覆一篑进,及于万仞。故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登山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语法:登山临水联合式;作谓语;指游山玩水。示例:王朔《空中小姐》:“我到处登山临水,不停地往南走。”等而下之 děng ér xià zhī
解释: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语法:等而下之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某些党外人士,与他这几位朋友相比,除了性别、高矮、胖瘦没法儿强求一致,其他许多方面却等而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