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箒的意思
⒈ 亦作“箕帚”。
⒉ 畚箕和扫帚。皆扫除之具。
引《吕氏春秋·顺民》:“孤将弃国家,释羣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日之死。”
汉贾谊《论时政疏》:“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语。”
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诗:“箕帚扫公堂上尘,家风孝友故相亲。”
⒊ 以箕帚扫除;操持家内杂务。
引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箒。”
陈衍《元诗纪事·管道杲》引元管道杲《题仲姬墨竹》诗跋:“夫妇人之事,箕帚、中馈、刺绣之外,无餘事矣,而吾妹则无所不能,得非所谓女丈夫乎?”
⒋ 借指妻妾。
引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勾践有二遗女﹞谨使臣蠡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箒之用。”
《文选·王微<杂诗>》:“弄絃不成曲,哀歌送苦言,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李周翰注:“箕,所以簸扬物者;箒,扫除也者。此妇人所执以事夫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今有遗腹小女凤鸣,明早已当出世,敢以此奉长郎君箕箒。”
清王韬《瓮牖馀谈·记蒋剑人事》:“时剑人已娶罗店村人,女仰其才名,愿供箕帚。”
清程麟《此中人语·吴某》:“﹝妾﹞已嫁鬼卒为妻,乌得復侍君箕帚耶!”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