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者的意思
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
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
⒈ 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
引《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
《百喻经·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
⒉ 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
引元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
《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
鲁迅《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还没有农工出身的作家。一者,因为农工历来只被压迫,榨取,没有略受教育的机会;二者,因为中国的象形--现在是早已变得连形也不象了--的方块字,使农工虽是读书十年,也还不能任意写出自己的意见。”
《金刚经》有云:“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可见一者皆空。
《长阿含经》中提到:“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为,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在《妙法莲华经》中说:“凡言海者,虽复深广,亦有此彼岸,盖小水耳”,可见一者并非无限。
老子《道德经》开篇便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明一者难以言说。
《坛经》有言:“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世间一者,本性皆空。
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写道:“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
字义分解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
(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
(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
(6)(代)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