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应口 xīn bù yīng kǒu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谓为人虚伪。出处:明·杨德芳《步步娇·闺怨》曲:“恨他心不应口,把欢娱翻成僝僽。情儿泛泛,浑如江水流。”语法:心不应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行不副言 xíng bù fù yán
解释:谓言行不一。出处: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语法:行不副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行不履危 xíng bù lǚ wēi
解释:不走有危险的地方。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语法:行不履危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轩轾不分 xuān zhì bù fēn
解释: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轻重。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语法:轩轾不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解释: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语法:学而不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xué shū bù chéng,xué jiàn bù chéng
解释: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语法:学书不成,学剑不成作宾语、定语;指学习一无所成。示例: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十章:“弟不过一纨绔子弟,自知平生只会安享逸乐,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谑而不虐 xuè ér bù nüè
解释: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出处:《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语法:谑而不虐作谓语、定语;指人幽默。示例:梁实秋《聋》:“大概是谑而不虐,无伤大雅的。”反义词:谑近于虐 ...严惩不贷 yán chéng bù dài
解释: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出处: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语法:严惩不贷联合式;作谓语;用于罪犯。示例: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法分子,一定要严惩不贷。 ...言不及义 yán bù jí yì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语法:言不及义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妖不胜德 yāo bù shèng dé
解释:比喻邪不压正。出处:《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语法:妖不胜德作宾语、定语;指邪不压正。示例:俗话说:“妖不胜德”,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夜不闭户 yè bù bì hù
解释:夜里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秩序、风气很好。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语法:夜不闭户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野火烧不尽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解释: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示例:我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革命精神是摧不垮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引而不发 yǐn ér bù fā
解释: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语法:引而不发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影形不离 yǐng xíng bù lí
解释: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出处: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语法:影形不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关系密切。 ...雍容不迫 yōng róng bù pò
解释: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出处:《元史 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语法:雍容不迫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态度。示例:他的行动和谈吐都是雍容不迫。郭沫若《献身精神的榜样》 ...饔飧不给 yōng sūn bù jǐ
解释: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又参见“饔飧不饱”、“饔飧不继”。出处: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语法:饔飧不给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示例:衰国之民,饔飧不给,裋褐不完。清·谭嗣同《仁学》二四 ...永世不忘 yǒng shì bù wàng
解释:永世:无穷尽的世代。终身铭记在心,永不忘怀。 ...饔飧不济 yōng sūn bù jì
解释:同“饔飧不继”。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今既饔飧不济,我这里有白银十两,暂且拿去使用。”语法:饔飧不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饔飧不继 yōng sūn bù jì
解释:饔:早饭;飧:晚饭。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出处:清 朱用纯《治家格言》:“虽饔飧不继,犹有余欢。”语法:饔飧不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梁实秋《槐园梦忆》:“几乎在饔飧不继的情形之下靠她自己努力奋斗而不辍学。” ...游荡不羁 yóu dàng bù jī
解释:游乐放荡,不受拘束。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七卷:“殊少为士人,游荡不羁。”语法:游荡不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性格。示例: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补遗》:“后因以游荡不羁,卓锥无地,姬延之至家,寝食与共,虽伉俪不过也。” ...游移不定 yóu yí bù dìng
解释:游移:犹豫;迟疑不决。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出处: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语法:游移不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听了他所讲的一切,我游移不定的心稍稍有些安稳。 ...愚不可及 yú bù kě jí
解释: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语法:愚不可及补充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提问——“往哪里去?!”(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 ...瑜不掩瑕 yú bù yǎn xiá
解释: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语法:瑜不掩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瑜不掩瑕,忠也。其有词或不典,将与众评之若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源源不绝 yuán yuán bù jué
解释: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出处:《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语法:源源不绝作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示例: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采取好的动员方式,使前线能够得到源源不绝的补充。” ...远不间亲 yuǎn bù jiàn qīn
解释: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出处:《管子 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语法:远不间亲作宾语、定语;指人际关系。 ...在所不辞 zài suǒ bù cí
解释: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出处: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语法:在所不辞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国姓爷和你是我的重生父母,只要能够为你们效劳,我就献出生命,在所不辞。(郭沫若《郑成功》第二章) ...再不其然 zài bù qí rán
解释:犹言再不然。 ...皂白不分 zào bái bù fēn
解释:不分黑白,不分是非。出处: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语法:皂白不分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 ...战无不克 zhàn wú bù kè
解释:见“战无不胜”。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语法:战无不克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强大。示例:孟庭亲自督阵者二十余次,战无不克。前后计斩清兵及团勇二千余人。陶成章《浙案纪略·余孟庭传》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语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高皇帝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陈白尘《大风歌》第四幕 ...彰徨不定 zhāng huáng bù dìng
解释: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的样子。出处:《抱朴子·正郭》:“彰徨不定,载肥载臞。” ...招架不住 zhāo jià bù zhù
解释: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内便走。”语法:招架不住作谓语、状语;指不能抵挡。示例: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因农民起来形势甚猛,地主阶级招架不住,其武装势力大部分投降农会。” ...招之不来 zhāo zhī bù lái
解释:招:招呼。 听到招呼不过来。形容人个性强,不轻易听命于他人。出处:《史记·汲郑列传》:“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朝不虑夕 zhāo bù lǜ xī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出处: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语法:朝不虑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示例:这位老人病势垂危,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折首不悔 zhé shǒu bù huǐ
解释:即使被杀头也不后悔。形容态度坚决。出处:宋·李觏《袁州学记》:“草茅危檐者,折首而不悔。” ...贞不绝俗 zhēn bù jué sú
解释: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出处:《后汉书 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语法:贞不绝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贞不绝俗,以忘机为心。唐独孤及《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 ...真金不怕火炼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解释: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语法:真金不怕火炼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知无不言 zhī wú bù yán
解释: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出处:《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语法:知无不言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非常直爽,别人对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解释: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出处:宋 司马光《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无所愧负矣。”语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他非常直爽,别人对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