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至死不渝 zhì sǐ bù yú
解释: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语法:至死不渝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忠贞不渝 zhōng zhēn bù yú
解释: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出处: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语法:忠贞不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周恩来同志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骤不及防 zhòu bù jí fáng
解释:谓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我海军亦于天明发炮,向丹水池一带清军射击,毁美孚洋油栈及火车五辆。清军骤不及防,退之二道桥。”语法:骤不及防作谓语、状语;指突然。示例:事情来得太突然,让我们骤不及防 ...壮心不已 zhuàng xīn bù yǐ
解释: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出处: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法:壮心不已主谓式;作状语;含褒义。示例:张老离休后还去老年大学学英语,真是壮心不已。 ...卓尔不群 zhuó ěr bù qún
解释: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语法:卓尔不群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王朔《橡皮人》:“当我混在街上芸芸众生中这种卓尔不群的感觉比独处一室时更为强烈。” ...卓尔不羣 zhuó ěr bù qún
解释:谓超出常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羣, 河间献王 近之矣。”《北齐书·循吏传序》:“如 房仲干 之属,在 武平 之末能卓尔不羣,斯固弥可嘉也。” 明 金中淳 《<耳新>跋》:“陈言务去,入耳皆新,其命名亦卓尔不羣矣。” ...捉摸不定 zhuō mō bù dìng
解释: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语法:捉摸不定作谓语、定语;指难以猜测。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只是到底会不会受处分,他就捉摸不定了。” ...卓然不羣 zhuó rán bù qún
解释:指超出常人。出处:《后汉书·刘虞传论》:“其能厉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示例:苟有~之士,不出户庭,潜志味道,诚宜优访以兴谦退也。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 ...卓乎不羣 zhuó hū bù qún
解释:指超出常人出处: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羣,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 ...卓乎不群 zhuó hū bù qún
解释:同“卓尔不群”。出处:金·王若虚《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语法:卓乎不群作谓语、定语;指与众不同。 ...卓荦不羁 zhuó luò bù jī
解释:谓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何可一日无此君?”刘孝标注引南朝·宋·何法盛《中兴书》:“徽之卓荦不羁,欲为傲达,放肆声色,颇过度,时人钦其才,秽其行也。”语法:卓荦不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辨说。宋·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足不出门 zú bù chū mén
解释:同“足不出户”。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语法:足不出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足不履影 zú bù lǚ yǐng
解释:比喻循规蹈矩。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语法:足不履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足不踰户 zú bù yú hù
解释:脚不跨出家门。同“足不出户”。 ...足不逾户 zú bù yú hù
解释:见“足不出户”。出处:《南齐书·高逸传·何求》:“仍住吴,居波若寺,足不逾户,人莫见其面。”语法:足不逾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罪不可逭 zuì bù kě huàn
解释:罪责不可逃避。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语法:罪不可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 ...醉翁之意不在酒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解释: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出处: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法:醉翁之意不在酒复句式;作分句;形容人的行动与言语。示例: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罪人不帑 zuì rén bù tǎng
解释: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同“罪人不孥”。 ...罪不当罚 zuì bù dāng fá
解释: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出处:《荀子·正论》 ...遵而不失 zūn ér bù shī
解释:见“遵而勿失”。出处:《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语法:遵而不失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坐怀不乱 zuò huái bù luàn
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语法:坐怀不乱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 ...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解释: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语法:坐立不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坐视不救 zuò shì bù jiù
解释: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语法:坐视不救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坐视不救。 ...坐树不言 zuò shù bù yán
解释:《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语法:坐树不言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第其勋庸,虽坐树不言而图功甚大。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 ...坐卧不安 zuò wò bù ān
解释: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出处:《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语法:坐卧不安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示例: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自愧不如
解释: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出处: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语法:自愧不如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自卑。示例: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自命不凡 zì mìng bù fán
解释: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出处: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语法:自命不凡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你有多大本事,不要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 ...自强不息
解释: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出处:《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法:自强不息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作孽,不可活
解释: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语法:自作孽,不可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她实在是自作自受,‘自作孽,不可活’,她早就该死了。” ...趑趄不前
解释: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出处:《梁书 武帝纪》:“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语法:趑趄不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 ...孜孜不怠 zī zī bù dài
解释:勤勉努力,毫不懈怠。出处:《汉书·平当传》:“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余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语法:孜孜不怠作谓语、状语;指勤奋。示例:臣事先帝三十年,观其延接疏远,孜孜不怠,下情犹有不通者。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三 ...自不待言
解释: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示例:散居世界各国的华侨,虽然不少已入外国籍,但其对祖国的忠诚仍是自不待言的。 ...足不出户
解释:户:门。脚不跨出家门。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却说苏盼奴自从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语法:足不出户主谓式;作宾语;指不常出门。示例:据我个人的经验,我们那里的土话,和苏州很不同,但一部《海上花列传》,却教我“足不出户”懂了白。(鲁迅《花边文学 汉字和拉丁化》 ...足不窥户
解释:同“足不出户”。出处: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语法:足不窥户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罪不容诛
解释: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语法:罪不容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罪人不孥
解释: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出处:《孟子 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语法:罪人不孥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臣闻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时时矜恤。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五回 ...罪不胜诛
解释: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词林 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语法:罪不胜诛作谓语、宾语;指罪恶极大。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6回:“辽主忿然道:‘罪不胜诛,说他做甚!’” ...坐不重席
解释: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语法:坐不重席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也不能忘记以前坐不重席的时候 ...坐不窥堂
解释: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语法:坐不窥堂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林教授成天在书房中看书,坐不窥堂,啥家务事也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