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不愚 shàn xīn bù yú
解释:不能善良过分以致愚蠢 ...赏不逾时 shǎng bù yú shí
解释:谓及时行赏。出处:《司马法·天子之义》:“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语法:赏不逾时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赏罚不明 shǎng fá bù míng
解释: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语法:赏罚不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3回:“可笑那重贵赏罚不明,纵容叛逆。”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解释:比喻两头没有着落。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语法: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他在空中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气不接下气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解释: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语法:上气不接下气作状语、定语;形容劳累的样子。示例:钱钟书《围城》:“想不到肚子里有那些呕不完的东西,只吐得上气不接下气,鼻涕眼泪胃汁都赔了。” ...赏善不遗匹夫 shǎng shàn bù yí pǐ fū
解释:匹夫:平民百姓。赏赐善行不遗忘平民百姓。即平民百姓有功劳也应奖赏。出处:《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赏不当功 shǎng bù dāng gōng
解释:谓赏赐与功劳不相称。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语法:赏不当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史·赵锦传》:“致朝廷之上,用者不贤,贤者不用;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少不更事 shào bù gēng shì
解释: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出处:《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语法:少不更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母谓汝夫妇少不更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娥》) ...舍命不渝 shě mìng bù yú
解释:指见危受命,死守善道出处:《诗经·郑风·羔裘》 ...舌挢不下 shé jiǎo bù xià
解释: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语法:舌挢不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讶或恐惧时。示例:次日长闻报,仰面视天,舌挢不能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
解释: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出处:《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语法:蛇化为龙,不变其文作分句、宾语;指万变不离其宗。 ...神不附体 shén bù fù tǐ
解释:形容心神不定。出处: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早是身体不快,又遇着这等人物,教我神不附体,何时是可也。”语法:神不附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慌等。 ...神不知,鬼不觉 sh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
解释: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生生不息 shēng shēng bù xī
解释:不断地生长、繁殖。出处:《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示例:在天地,则气化流行,~。(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 ...时不我待 shí bù wǒ dài
解释: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出处: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语法:时不我待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这项任务十分紧迫,时不我待。 ...时运不齐 shi yun bu qi
解释:命运不好。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语法:时运不齐作谓语、定语;指运气不好。示例: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此际青衫湿更多,时运不齐奈若何。” ...拾金不昧 shí jīn bù mèi
解释: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语法:拾金不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守节不移 shǒu jié bù yí
解释: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出处: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语法:守节不移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裴松之注:“晋初受禅,以不达天命,守节不移,削爵土,徙武戚。” ...守正不桡 shǒu zhèng bù ráo
解释:见“守正不挠”。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语法:守正不桡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书不尽言 shū bù jìn yán
解释: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法:书不尽言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多作书信结尾用语。示例:书不尽言,死待来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书不释手 shū bù shì shǒu
解释: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出处:《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语法:书不释手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等。 ...水泄不漏 shuǐ xiè bù lòu
解释: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小小国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城内好王害怕。”语法:水泄不漏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四回:“你正是马蹄刀,水杓里切菜,水泄不漏,半点儿也没有落在地。” ...睡卧不宁 shuì wò bù níng
解释:睡:睡觉。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语法:睡卧不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数见不鲜 shuò jiàn bù xiān
解释: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出处:《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语法:数见不鲜作谓语、定语;指司空见惯。示例:这种谣言,在各处所发生的真数见不鲜了。(鲁迅《集外集拾遗 启事》) ...说一不二 shuō yī bù èr
解释: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语法:说一不二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穷苦人们起来,在村里说一不二!(梁斌《红旗谱》十八) ...死不改悔 sǐ bù gǎi huǐ
解释: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形容极其顽固;坚持错误。出处: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少数极顽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语法:死不改悔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他死不改悔,始终坚持他的错误论调 ...夙夜不解 sù yè bù jiě
解释:见“夙夜匪懈”。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统》:“其勤公家,夙夜不解。”语法:夙夜不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素不相能 sù bù xiāng néng
解释: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 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语法:素不相能作谓语、定语;指一向不和睦。示例: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鲁迅《阿Q正传》)反义词:亲密无间 ...夙夜不怠 sù yè bù dài
解释:夙:早;怠:松懈。 从早到晚从不懈怠。形容非常勤奋。出处:《汉书·张安世专》:“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 ...俗不可耐 sú bù kě nài
解释: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语法:俗不可耐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这种俗不可耐的广告,竟然出现在热闹非凡的十字街头。(2)有些刊物为了赚钱,却忽视了社会效益,不惜去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内容俗不可耐。 ...岁不我与 suì bù wǒ yǔ
解释: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语法:岁不我与主谓式;作谓语、分句;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示例: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岁不我与其奈何,两鬓星星尚如此。” ...所费不赀 suǒ fèi bù zī
解释: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这倭夷,远隔重洋,国王是个女主,先前嗣位,年纪尚轻,所喜事的人,闹了二十余年,所费不赀,渐渐追悔。”语法:所费不赀作谓语、定语;指花钱很多。 ...泰而不骄 tài ér bù jiāo
解释: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为态度安详舒泰却不骄傲。 ...大璞不完 tài pú bù wán
解释: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语法:大璞不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贪心不足 tān xīn bù zú
解释: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语法:贪心不足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需求。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谈不容口 tán bù róng kǒu
解释:犹言赞不绝口。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语法:谈不容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贪多嚼不烂 tān duō jiáo bù làn
解释: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语法:贪多嚼不烂作宾语、分句;用于工作或学习。示例:老舍《再谈西红柿》:“这次‘再谈’,顶好先定妥范围,以便思想集中,而免贪多嚼不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语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 ...滔滔不尽 tāo tāo bù jìn
解释: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同“滔滔不竭”。出处:《清史稿 傅山传》:“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语法:滔滔不尽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滔滔不絶 tāo tāo bú jué
解释: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语法: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示例:1、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2、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六八回:陈宫保倒着实和秋谷谈了一回,见秋谷口如悬河的滔滔不绝,不由得心中暗暗称奇。3、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