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槐安 yī zhěn huái ān
解释: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出处: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语法:一枕槐安紧缩式;作宾语;含贬义。近义词:黄粱美梦...一言偾事 yī yán fèn shì
解释:一句话说得不好,会把事情搞坏出处:《礼记·大学》...略见一斑 lüè jiàn yī bān
解释:略:大致;斑:斑纹。大致可以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见到的一点可以推知事物的全部。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语法:略见一斑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示例: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就略见一斑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英语:catch a glimpse of俄语:давать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近义词:管中窥豹反义词:一览无遗...一斑半点 yī bān bàn diǎn
解释:比喻极小部分。出处:宋·胡宏《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执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见得这些,所以不到极处也。”语法:一斑半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那巫氏是个泼悍浪妇,挟制老公,又好做一斑半点的事,钱歪嘴管他不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九回...一表非凡 yī biǎo fēi fán
解释:仪表和普通人不一样。形容人的外表英俊;气度不凡;气宇轩昂。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一表非凡。”语法:一表非凡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人很潇洒。示例: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一表非凡。(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近义词: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飒爽英姿反义词:其貌不扬、獐头鼠目、形销骨立...一刹那 yī chà nà
解释: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未尝有一刹那倾断续之相。”语法:一刹那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英语: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近义词:一念之间、一刹那间、转瞬之间...一刹那间 yī chà nà jiān
解释: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出处:陶铸《松树的风格》:“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语法:一刹那间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1章:“田福堂在看见润叶和少安亮红晌午坐在河滩里的一刹那间,心里就什么都清楚了。”近义词:一刹那、转瞬之间...一拍即合 yī pāi jí hé
解释: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语法:一拍即合紧缩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两个人一个要买,一个要卖,一拍即合,很快成交。英语:become good friends after brief contact日语:すぐに調子(ちょうし)を合(あ)わせる俄语:сразу же находить общий язык<быстро сходиться>其他:<法>s'entendre au premier contact近义词: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反义词:方枘圆凿、格格不入...此一时,彼一时 cǐ yī shí , bǐ yī shí
解释: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出处:先秦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语法:此一时,彼一时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情况发生了变化。示例:此一时,彼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还敢妄言甚么。(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英语: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before日语:あの時(とき)はあの時,今(いま)は今其他:<德>Gestern war gestern,und heute ist heute.近义词:彼一时,此一时反义词:相提并论...彼一时,此一时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解释: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语法:彼一时,此一时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时势不同,情况不同。示例:彼一时,此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还敢妄言甚么。(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英语:that was one situation,and this is another近义词:时过境迁、事过境迁...冠绝一时 guàn jué yī shí
解释: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出处:《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语法:冠绝一时作谓语、定语;指首屈一指。示例: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冠绝一时,天下仰风。(五代 五王保《唐摭言》卷十)英语:be the best for a time近义词:冠绝时辈反义词:平平庸庸...轰动一时 hōng dòng yī shí
解释: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出处: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语法:轰动一时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社会新闻等。示例: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鲁迅《马上日记》)英语:nine day's wonder俄语:стать злóбой дня其他:<德>Furore machen近义词:满城风雨反义词:打入冷宫...一条龙 yī tiáo lóng
解释: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出处:张平《抉择》:“据说现在时兴的已经是一条龙服务:跳舞、吃饭、桑拿、唱歌、打牌,从下午开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语法:一条龙作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三章:“从果树管理到果品收藏、深层加工,各自形成一个‘一条龙’网络。”英语:one continuous line俄语:единая цепь<длинный ряд>...一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出处:《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语法:一箭双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示例: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英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日语:一石二鳥(いっせきにちょう),一挙両得(いっきょりょうとく俄语: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 убить двух зáйцев其他:<德>zwei Geier mit einem Pfeil abschieβen--zwei Fliegen mit einer Klappe schlagen近义词:一石二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反义词:事倍功半、劳民伤财、鸡飞蛋打...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解释: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出处: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语法:佛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mó gāo yī chǐ,dào gāo yī zhàng
解释: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出处: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驻屯清剿’的斗争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地道战,大显神威。”语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英语:A vice rises one foot, virtues rise ten.近义词:邪不压正反义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ràng lǐ yī cùn,dé lǐ yī chǐ
解释: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出处: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语法: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谓‘让一寸,饶一尺’,则曹氏《令》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礼先一饭 lǐ xiān yī fàn
解释:见“礼先壹饭”。出处: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人》:“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语法:礼先一饭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等。近义词:礼先壹饭...白跑一趟 bái pǎo yī tàng
解释:白白地去了一次无功而返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8回:“先要叫人去打听了的好,不然老远的白跑一趟。”语法:白跑一趟作谓语、宾语;用于无功而返。示例:叶圣陶《一个练习生》:“我们白跑一趟,偷鸡不着蚀把米,就是了。”英语:to make a fruitless trip近义词:无功而返反义词:满载而归...一塌括仔 yī tā kuò zǎi
解释:总共加在一起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6回:“我就立刻喊齐仔子,一塌括仔,去捉得来阿好。”语法:一塌括仔作分句、状语;指一共。近义词:一塌刮子...一塌糊涂 yī tā hú tú
解释: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语法:一塌糊涂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新开设的中学,更是一塌糊涂,笑话百出。(郭沫若《革命春秋 学生时代》)英语:in a complete mess日语:むちゃくちゃな,乱雑(らんざつ)きわまる俄语:полнейший беспорядок<неразбериха>其他:<德>in groβem Wirrwarr近义词:乱七八糟、一团漆黑、乌烟瘴气反义词:条理井然、井然有序...一替一句 yī tì yī jù
解释:你一句,我一句,替换着讲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那知这张李二公,又亲自到厢房里来道谢,一替一句,又奉承了半日。”语法:一替一句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一卒之田 yī zú zhī tián
解释:百顷田地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无一卒之田。”语法:一卒之田作宾语;指百顷田地。英语:one hundred hectares of fields...未识一丁 wèi shí yī dīng
解释: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语法:未识一丁作谓语、定语;指没有文化。示例:《明史·王端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英语:not to know A from B近义词:目不识丁、不识一丁...一犁雨 yī lí yǔ
解释:下了一犁深的春雨...恫瘝一体 dòng guān yī tǐ
解释:恫瘝:病痛,疾苦。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自己的痛苦出处:太平天国·黄期陛《建天京于金陵论》:“恫瘝一体,休戚相关,恩膏覃敷,海宇均蒙雨露沾濡。”语法:恫瘝一体作定语;用于处事。...痌瘝一体 tōng guān yī tǐ
解释:谓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是自己的痛苦。 太平天囯 黄期陞 《建天京于金陵论》:“痌瘝一體,休戚相關,恩膏覃敷,海宇均蒙雨露沾濡。”...旷绝一世 kuàng jué yī shì
解释:当代没有能相比的。 形容举世无双。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奇服旷世,骨像应图。”...一统天下 yī tǒng tiān xià
解释: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出处:《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语法:一统天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近义词:独立王国、金瓯无缺反义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半壁江山、豆剖瓜分、铜驼荆棘、残山剩水...统一口径 tǒng yī kǒu jìng
解释: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41章:“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都是统一的口径。”语法:统一口径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一致。示例: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统一口径英语:seek unity of talking近义词:统一战线、步调一致...统一战线 tǒng yī zhàn xiàn
解释: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语法:统一战线作宾语、定语;指共同防线。示例: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团结,不讲统一战线,也不能发挥更多的力量。”英语:united front日语:統一戦線(とういつせんせん)俄语:единый фронт其他:<德>Einheitsfront<法>front uni反义词:各自为政...串通一气 chuàn tōng yī qì
解释:串通: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语法:串通一气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坏人相互勾结。示例:他们和赌馆的人虽然串通一气,惟恐怕他们冒冒失失的放枪拒敌……(清 张春帆《宦海》第二回)英语:collude with日语:ぐるになっている其他:<德>kollaborieren近义词:沆瀣一气、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反义词:互助有爱...一矢双穿 yī shǐ shuāng chuān
解释:犹一箭双雕。出处: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一举两得。语法:一矢双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一箭双雕...孤注一掷 gū zhù yī zhì
解释: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出处: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语法:孤注一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英语:make a last desperate effort日语:賭博(とばく)でありったけの金を賭(か)けること。<喻>一(いち)か八(はち)かの勝負(しょうぶ)を賭ける俄语:стáвить всё на кáрту其他:<德>alles aufs Spiel setzen<法>risquer le tout pour le tout近义词:破釜沉舟、铤而走险、垂死挣扎、背注一掷、决一死战、背城借一、义无反顾反义词:举棋不定、瞻前顾后...谤书一箧 bàng shū yī qiè
解释:毁谤别人的文书,比喻私下对人攻击。...一水隔 yī shuǐ gé
解释:受水的阻隔...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语法:洞察一切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是一位能够洞察一切的政治家。英语:have a keen insight into matters近义词:洞察其奸反义词: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主一无适 zhǔ yī wú shì
解释:专一,无杂念。出处:《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语法:主一无适作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梁启超《说常识》:“一国之中,但能有少数仁人君子,挟主一无适之诚,行百折不回之气,以日夜与恶社会为不断之争斗。”...一尘不涉 yī chén bù shè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处:唐·田颖《揽云台记》:“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万念胥空。”...一貌倾城 yī mào qīng chéng
解释:顾: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顾盼之间,全城人都为之倾倒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祝寿》:“张郎不成,李郎不应,十人见我九人憎,羞杀我一貌倾城。”语法:一貌倾城作定语、状语;用于女性。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果然生得一貌倾城,目中罕见。”近义词:一顾倾城、一顾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