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之言 nì ěr zhī yán
解释: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语法:逆耳之言作宾语;指不顺耳的话。示例:你不要讨厌我的逆耳之言 ...啮臂之好 niè bì zhī hǎo
解释: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出处: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修月生与文香甚昵,素有啮臂之好。”语法:啮臂之好作宾语;多用于男女之间。 ...牛之一毛 niú zhī yī máo
解释: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出处:《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语法:牛之一毛作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东西。示例:《周书·杜杲传》:“且犹牛之一毛,何能损益。” ...弄璋之喜 nòng zhāng zhī xǐ
解释: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出处:《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语法:弄璋之喜作宾语;指祝贺人家生男孩。示例:可不是送生的和妾前世有仇,别人产的,就是甚么弄璋之喜。(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三回)) ...偶一为之 ǒu yī wéi zhī
解释: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出处: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语法:偶一为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表示偶尔做一次。示例:我不会写诗,那不过是偶一为之而已。 ...磐石之安 pán shí zhī ān
解释:形容极稳固。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语法:磐石之安偏正式;作宾语;形容极其安定稳固。示例: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1回:“那时总赖将军等竭力征讨,以定国家磐石之安。” ...袍泽之情 páo zé zhī qíng
解释:指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死与共。 ...袍泽之谊 páo zé zhī yì
解释: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语法:袍泽之谊作宾语;指战友感情。 ...漂母之惠 piǎo mǔ zhī huì
解释:指馈食于人的恩惠。出处:晋·陶潜《乞食》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贫无立锥之地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语法:贫无立锥之地作分句;指非常贫困。示例:曹禺《永远向前》:“古人有一句话,‘贫无立锥之地’。” ...贫贱之交 pín jiàn zhī jiāo
...贫贱之知 pín jiàn zhī zhī
解释:见“贫贱之交”。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语法:贫贱之知作宾语;指知心朋友。 ...破桐之叶 pò tóng zhī yè
解释: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出处:《新唐书 李泌传》:“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语法:破桐之叶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示例:《金史·完颜纲传》:“譬之破桐之叶不可以复合,骑虎之势不可以中下矣。” ...破竹之势 pò zhú zhī shì
解释: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处:《北史 周纪下 武帝》:“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语法:破竹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示例:我军以破竹之势进逼武昌,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 ...蒲鞭之罚 pú biān zhī fá
解释: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出处:《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语法:蒲鞭之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普天之下 pǔ tiān zhī xià
解释:指整个天下;遍天下。出处:《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法:普天之下作宾语、定语;指整个天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土地是不能卖给外国洋人的,这就不能不想个变通办法了。” ...蒲柳之姿 pú liǔ zhī zī
解释:蒲柳: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伸为早衰。旧时称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话。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语法:蒲柳之姿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衰弱的体质。示例: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妾妃以蒲柳之姿,蒙陛下宠幸,天恩高厚,没齿不忘。” ...祁奚之举 qí xī zhī jǔ
解释: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语法:祁奚之举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示例:唐·姚元崇《答张九龄书》:“历官三朝,年愈一纪,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实有祁奚之举。” ...黔驴之计 qián lǘ zhī jì
解释: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出处:宋 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语法:黔驴之计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这些不法分子的黔驴之计,早已被公安人员识破了。 ...强弩之末 qiáng nǔ zhī mò
解释: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语法:强弩之末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将伯之助 qiāng bó zhī zhù
解释: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语法:将伯之助作宾语;指求人帮助。示例:将伯之助,义不敢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连琐》) ...乔迁之喜 qiáo qiān zhī xǐ
解释: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出处:《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语法:乔迁之喜偏正式;作宾语;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示例:(1)老张乔迁之喜,不可不贺。(2)听说你分到楼房了,乔迁之喜,应该祝贺。 ...挈瓶之知 qiè píng zhī zhì
解释: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语法:挈瓶之知作宾语;指知识浅薄。 ...切鈇之疑 qiè fū zhī yí
解释:比喻凭主观臆断而产生的疑心或成见。出处:宋·张守《再乞罢言职求外状》:“身自贻于吏议,虽丹书幸免,宁无窃鈇之疑?而白简仍裁,终有吹齑之戒。” ...挈瓶之智 qiè píng zhī zhì
解释: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寝丘之志 qǐn qiū zhī zhì
解释: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出处: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语法:寝丘之志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琴瑟之好 qín sè zhī hào
解释: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语法:琴瑟之好作宾语;用于夫妻间。示例:他们俩海誓山盟,愿永结琴瑟之好。 ...秦晋之盟 qín jìn zhī méng
解释: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语法:秦晋之盟作宾语;泛指两家联姻。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擎天之柱 qíng tiān zhī zhù
解释: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语法:擎天之柱作主语、宾语;指肩负重任的人。示例:现在擎天之柱,为何不用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穷日之力 qióng rì zhī lì
解释: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出处:清·张岱《与胡季望》:“茶须旋采,抽筋摘叶,急不待时,武火杀青,文火炒熟,穷日之力,多则半劤,少则四两。”语法:穷日之力作宾语;指一天的时间。 ...穷途之哭 qióng tú zhī kū
解释: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出处:《晋书 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语法:穷途之哭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不值,有穷途之哭,囊中惟钱十八文耳。” ...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解释: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语法:秋毫之末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求之不得 qiú zhī bù dé
解释: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出处:《诗经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语法:求之不得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迫切希望的。示例:岂有此理!你老弟台肯栽培,那是求之不得的,那里有甚委屈的话。(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丘山之功 qiū shān zhī gōng
解释:比喻功绩伟大。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语法:丘山之功作宾语;指功劳大。反义词:毛发之功 ...求全之毁 qiú quán zhī huǐ
解释: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语法:求全之毁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bù jié
解释: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出处: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要珍惜用水。 ...去就之分 qù jiù zhī fēn
解释: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语法:去就之分作宾语;用于处事。 ...权宜之计 quán yí zhī jì
解释: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语法:权宜之计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示例: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 ...权宜之策 quán yí zhī cè
解释:见“权宜之计”。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语法:权宜之策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示例:清·冯桂芬《借兵俄法议》:“用夷固非常道,不失为权宜之策。” ...拳拳之枕 quán quán zhī zhěn
解释:恳切的情意。 ...